于子桐 Yu Zitong

更新时间:2017-04-27 16:36:04点击:4097 师资力量

于子桐,2003-2009年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、师从于张东盾教授。附中时期曾受多位国内外音乐学院教授亲自指导,如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马斯·舒马赫教授、美国俄亥俄首都大学罗斯玛丽·普拉特教授、王天舒博士、德国豪尔教授等。

2006-2009年跟随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研主任潘纯教授,学习钢琴演奏。

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,师从于旅德钢琴博士陈默默,主修钢琴演奏。在校期间担任钢琴演奏助教,经常参加校内外音乐会演出,累积丰富的舞台经验。

2013年考入美国东北大学音乐艺术管理专业,继续攻读硕士。同时师从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系Vivian Homik Weilerstein教授继续学习钢琴演奏。在美国留学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,让孩子在钢琴学习的同时,补足读、唱、听、写的技能训练。同时获得音乐理论与弹奏技巧,乐曲风格与历史、多媒体欣赏与体验的全方位学习,提升学员认知、感受和综合素养。

 

 【教师访谈

 

问:您是何时与钢琴结缘的?

  与钢琴结缘可以说是儿时受幼儿园老师的启迪。一首钢琴演奏的儿歌《郊游》,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:“……白云悠悠,阳光柔柔,青山绿水花团锦绣。”记得我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,幼儿园老师经常为我们演奏钢琴,那动听极具穿透力的琴声瞬间就将我吸引住了,每每听到悠扬的乐声,心里特别的喜欢,然后回家赶紧告诉父母自己特别的喜欢钢琴,很想像老师一样在舞台上优美的弹奏钢琴。

  那时,爸爸立即带我去商场买了一架“钢琴”,其实,那仅仅是架儿童玩具钢琴。即使这样,我每天对着它像着魔了似的,在上面叮叮咚咚弹奏几个小时都不舍得放下,有时还极具兴趣地与电视音乐进行“合奏”。父亲发现我与那心爱之物从不离手,而且表现出极具“天分”的节奏感,父母时而感到惊讶。当我玩腻了之后,突然向父母郑重提出要真正的钢琴,父母只以为是孩子的戏言并没在意。

  后来,我小姨不知情下给我买了架电子琴。因为父母并不懂乐器,以为电子琴与钢琴都一样,并为我请了老师,学了半年多以后,我仍不死心,还是天天缠着父母要钢琴。在父母朋友的游说下,也看得出我是真心喜欢钢琴,最后,终于让我如愿以偿,至此我有了人生中第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。也开启了我的学琴之路,城际之间,风雨无阻,从未间断,一直这样坚持下来。在我小升初时,听从了沈音专业老师的建议,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,正式进入专业的钢琴学习,也正是自己对钢琴的喜爱,至今与之结下不解之缘。

 

问:漫长的音乐求学路对于现在的你有什么帮助?

对于我所追求音乐至高境界,在精神上有很大的帮助,让我学会一种真正锲而不舍的精神,既然选择了教学育人,那么就促使我有一种音乐人传承的使命感。例如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,有孩子在钢琴学习中碰壁,我就会用我的耐心给予他足够的信心和勇气,通过一点一滴的灌输他音乐知识,不断引导孩子从厌到爱,用爱心换取他们对音乐的专心,让他们学会坚持,不断的超越自我。

 

问:您为什么选择在郎朗音乐世界工作?

因为我自小就崇拜郎朗大师,真的特别喜欢他。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,听说郎朗大师要在辽宁大剧院演出,心里是又激动又兴奋,可是却因买不到票,错失了近距离接触大师的机会,因此伤心了很久一段时间。毕业后在波士顿读书时就听说有郎朗音乐世界,所以回国后就毫不犹豫地过来了。最高兴的是,在郎朗音乐世界还能常常见到德高望重的朱雅芬教授,学习她宝贵的教学经验。

 

问:来到郎朗音乐世界,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
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国际钢琴大师,对作品的演绎风格各有千秋,在他们言传身教中让我汲取了很多对于音乐的“养料”,特别是在朱雅芬教授的指导下,让我收获颇丰,进步极快,使我在平日里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,也让我的学生们更加的真心热爱音乐。

 

问:于老师,您在教学过程中您比较希望学生呈现出怎样的学习状态?

我比较喜欢思维活跃、有表现力、活泼好动、有展示自己欲望的小朋友。因为,这样的孩子一旦喜欢上音乐就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,对音乐能有不同深度的理解,通过抒发情感将作品的意境淋漓尽致的再现,同时也会通过键盘将乐曲演奏得惟妙惟肖。

 

问:教学中您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?

我注重的是让学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钢琴的兴趣。因为通过弹钢琴不仅可开发大脑、增强智力,而且还能通过乐曲抒发自己的情怀,更能陶冶情操。如果一旦让孩子对钢琴、对音乐产生兴趣,那么,这将是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,可以说钢琴与音乐也将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“好朋友”。

 

问:您觉得自己的教学亮点是什么?

在教学过程中,我首先会针对每个年龄段、性别、所处层级、演奏水平程度进行甄别,因材施教,并具有针对性的配给学生符合孩子自身风格、特点的“套餐”。对于启蒙与初级的小朋友,首先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音乐感受与节奏感,进行趣味性教学。例如:我弹琴的时候让小朋友拍节奏,慢慢的他就会明白,原来弹琴是需要一个规范的速度,或者说,进行互助型式教学,我弹低音部的时候小朋友弹奏高音部,反之亦然,让他们感受音乐还要注重有强弱之分的韵律。再者,一定要让小朋友边弹边唱,这不仅有利于他的乐感,也有利于他对固定音高的认知。对于中级、高级的音乐方面要求也会越来越多,要让他们明白,我们与音乐是相互融合相互共生的,不是孤立、遥不可及的,音乐是感情的倾诉与升华,真正与音乐合为一体倾注情感的过程。

 

问:许多小朋友学钢琴的路上遇到困难或者瓶颈期,您有什么看法?

   小朋友学钢琴遇到困难、厌学或瓶颈期这都非常正常。这一时期,或长或短,发生类似问题,家长们就应积极面对,多跟老师沟通,共同做好工作,多给孩子予鼓励,而不是沮丧或者愤怒,要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,只要他还愿意上课,那就没有什么大问题,无非是出于惰性,不想练琴,或者是为难情绪,心理上会退缩,这时候要奖惩分明,给孩子提一点相对较容易做到的要求,许以奖励,让孩子有愿意尝试的可能,只要坚持,孩子就会跨越过去。慢慢孩子就会体验到坚持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。孩子是否成功关键还是取决于家长能否坚持,其实,这是对家长的一个严峻考验。

   因此,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,既然你选择了音乐,选择了钢琴,只要你坚持,你将受用一生。总之,学钢琴是一个漫长的历练过程,会有平淡、厌倦、躁动和徘徊,也会有狂热、欣喜和快乐。生活就是这样,总会有酸甜苦辣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和家长一直都陪伴其间,教会学生克服困难,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意志的成长,而应该看作是教会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。最终,音乐将成为人生的一种乐趣,成为他理解世界的一条通道,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,是人生至高无上的追求。